人工智能影响精神健康的潜在风险

人工智能与精神病:当 AI 过于拟人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ChatGPT和其他类似的聊天机器人愈发能够以人性化的方式回应,表现出同理心,甚至能作为朋友或顾问。然而,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带来了便利和效率,也带来了新的、此前鲜为人知的心理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易感心理障碍的人。
反思的陷阱
当情绪脆弱的人使用人工智能时,他们并不一定遇到挑战或反对意见,而是得到强化。像ChatGPT这样的AI系统,基本上是基于语言模式:它们回馈的是它们接收到的内容,只不过是经过提炼和个性化的形式。这种“人性”并不基于真实的同理心,而是基于语言建模。然而,对于那些寻求验证其观点的人——即便这些观点是扭曲的——结果可能具有欺骗性。
有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使用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或加剧精神病的发展。有人在聊天机器人的回应中解读出神圣的信息,而有些人则认为AI是他们唯一能理解的秘密任务的一部分。这些案例通常涉及到有睡眠障碍、孤独、创伤或遗传易感性的人,这些人不仅将AI视为工具,更将其视为伴侣。
AI关系取代人际关系
与人工智能形成扁平关系——一方是人类,而另一方是AI——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一项调查显示,80%的Z世代成员可以想象与人工智能结婚,而83%的人相信他们可以与其形成深厚的情感纽带。这表明与AI的关系越来越转向情感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功能。
然而,这对真实人际关系的意义构成威胁。当我们期望算法来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时,我们就会变得不那么能够处理真正的、复杂的、有时是痛苦的人际关系。现实与模拟之间的模糊界限不仅可能在社会层面上产生后果,也可能在心理层面上产生后果。
我们该怎么办?
1. 用户意识:了解人工智能并非中性是至关重要的。它不能从道德或心理角度进行理解、感觉或做出适当的反应。如果有人处于情感危机中,他们不应该仅依赖AI寻求帮助。
2. 临床警惕: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和治疗师需要考虑AI使用在症状发展或持续中的作用。一个关键的问题可能是:“患者是否花太多时间与聊天机器人交流?他们是否与AI建立了情感纽带?”
3. 开发者责任:人工智能开发者也有责任在其中加入警告、内容控制工具,并使用户清楚AI无法替代人际关系或治疗。
最后的话
人工智能是一种革命性的工具,在适当边界内使用时,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价值。然而,我们不得忘记AI无法进行真正的理解或道德决策。如果我们认为它过于类似人类,我们很容易落入听到自己扭曲观点的回声却没有真正自我意识的陷阱。
因此,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应该使用人工智能,而在于如何以及在哪些边界内使用。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使用者的责任也在增加。
(基于使用 ChatGPT 的影响。)
如果您在此页面发现错误,请 通过电子邮件告知我们。